山崖小灘不再

山崖小灘不再

施懷雅

太古洋行主席

從1880年代起將鰂魚涌發展成香港最大的工業城,並在該區山頭大建英式別墅予高級僱員居住。

無論是鰂魚涌、西灣河、栢架山、賽西湖,還是康山,這一帶的發展都和英商太古洋行息息相關。昔日的康山便是毗連鰂魚涌海旁太古船塢的山崗,山頂上建有兩座英式紅磚別墅,非常搶眼!

鰂魚涌原為山崖及小淺灘,英文名稱叫Quarry Bay(意即礦場灣),便是因為開埠前已經有黃角咀及水井灣兩條小村的村民在當地開採花崗岩。1881年,太古洋行購入海邊土地填海興建糖廠,並在對上山坡上興建太古水塘和賽西湖供工廠之用,1902年又在糖廠旁填海開闢太古船塢,令鰂魚涌成為當時香港最大的工業區。為照顧近萬名員工的生活,太古又在船塢東面的西灣河建設員工宿舍區,開闢出一系列以「太」字命名的街道,包括太安、太寧、太康、太富、太祥及太吉六條街道。

在南面的栢架山山頂上,太古又為外籍高級員工興建多座別墅、俱樂部和療養院,由於建路上山困難,太古索性在1892年於栢架山興建全港首條吊車系統,由英皇道直通栢架山大風坳。除了栢架山山上外,太古亦在山腰一帶的小山崗上興建外籍高級職員宿舍,包括今日康山花園所在的康山山頂上。據記載,十九世紀末時,太古在該山頂上興建一座以花崗石和紅磚建成的別墅,供當時一名姓氏為Korn的德裔經理作住宅,於是命名此山為Kornhill,中文就叫康山。到1902年,該公司又多建一座紅磚別墅供太古船塢首任經理居住。由於康山的存在,建於早年的英皇道及電車路軌要繞著山腳而行,所以今日當你走在太古地鐵站一段的英皇道時,便可以了解昔日康山的範圍了。

到1980年代初,隨著太古船塢改建成太古城,康山亦被大幅削平供開闢成康怡花園、逸意居、康山道和康山花園。康山道建成後,電車路軌亦改道直行,不再繞過昔日為山腳的英皇道。而往日遍佈栢架山一帶的太古紅磚別墅到今日就只剩下鰂魚涌郊野公園內栢架山道的「林邊樓」。

山崖小灘不再 - 圖片區
無障礙網頁守則 (打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