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山唔見咗

大環山唔見咗

阿珍

1940年代紅磡街坊

經常與當黃埔船塢工人的表哥到大環山看風景和大環沙灘嬉水暢泳。

今日的紅磡是一個大型住宅區,背後有一個「犧牲小我」的大功臣,就是大環山。

紅磡原是一座半島,一帶早年又稱為大灣,俗稱大環。大環山是一座臨海石山,雄據大環,範圍包括了今日德安街以北的黃埔花園、黃埔新邨、和黃公園、紅磡道、大環道、戴亞道及紅磡邨一帶。山下向紅磡灣一方的海邊昔日是一個優美沙灘,到今日老一輩香港人仍然記得大環海灘水清沙幼,是假日玩樂拍拖的好去處。

1880年代開始,紅磡發展成九龍的重工業重鎮,當時在大環山下發展出兩個重要的工業區,北部的鶴園有1899年開業的青洲英泥廠、中華電力發電廠及其他大大小小的製造業工廠,而南部則填海建了在1881年啟業的黃埔船塢。黃埔船塢到1900年代已經僱有四千多名工人,是遠東區數一數二的船廠,龐大的僱員數目令紅磡發展成一個大型的基層住宅區。跟太古在鰂魚涌的山頭建別墅予高級洋人職員一樣,黃埔亦有在大環山山上興建殖民地式大樓作辦公室和職員別墅。

為擴充廠房,黃埔和鶴園內的企業都先後於二戰爆發前填海擴展,而填海所需的材料就由大環山開採。最先開採的為朝內陸一邊的大環山,而毗連船塢的一邊則因為山頂上建有俯瞰船塢的黃埔辦公大樓,所以一直被保留下來,直到1980年代為止。

1950年代起,餘下的大環山陸續被削平,被闢作紅磡道、大環山邨、黃埔新邨及由黃埔開發的黃埔公園(今稱和黃公園)等地。大環山的山石被開採供給1950-60年代期間紅磡火車站和海底隧道一帶新填地之用。紅磡東部工業區的海岸線自二戰前夕開始都未有大規模擴展,一直到1980年代黃埔船塢、中電和青洲英泥的廠房陸續撤出,原址就一一加以填海發展成新住宅區,當中最著名的便有黃埔花園。

紅磡商住區的填海工程到1990至2000年代初繼續進行,發展出紅磡繞道、海濱南岸、海韻軒及海灣軒等新住宅區的大幅用地。經過百多年的開山劈石,大環山山軀已經成為紅磡多處的地基,打造了今日一個優美社區的基礎,多謝哂!

大環山唔見咗 -圖片區
無障礙網頁守則 (打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