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戲院

娛樂大家

大姐說嘩!終於回到塘西了!

因為淫業興旺,令塘西衍生出一批戲院、音樂社、俱樂部、遊樂場等娛樂場所,在皇后大道這個稱為「龜背」的斜坡位置就是當年的太平戲院了。在1924年利舞台落成前,1904年開業的太平是全港最大、規格最高的戲院,樓高三層,分前、中、後座及超等和「貴妃床位」,座位超過一千。每逢華人團體要招待英國皇室成員或港府高官,都必定以此為場地。這裏上演最頂級的粵劇和各地戲曲,更由名伶馬師曾領班組成太平劇團駐守,譚蘭卿、梅蘭芳等本地和中國各地名伶無一不曾在這裏表演過。1932年太平改建並加設有聲放映機,開始播放中西電影,是塘西姑娘最佳的消遣地方,亦是公子哥兒討我們歡心的好去處。 當時塘西夜夜笙歌,太平戲院興旺到甚至要在1928年推出通宵粵劇應市。太平最貴的「貴妃床」票價十二元,每床共有四個座位,最平的普通板位只需兩毫,

當時一般大眾月薪也只不過十多二十元左右。你知嘛,通常包下「床位」最多的並非公子哥兒,而是「溫伶」的妓女!塘西姑娘好多都因為得到「溫女」哥兒的寵愛而賣肉賺大錢,不過她們往往都鍾情戲子,心甘命抵每晚拿重金包廂捧偶像場,造成塘西「男溫女,女溫伶」的趣怪現象,姑娘從塘西賺快錢,又因溫伶而於塘西揮霍辛苦錢。當時的紅伶甚至以能「擔起」多少張床(即有多少妓女包廂捧場)為身價象徵。

試想想,舊時晚晚有成千人在太平看深宵大戲,姑娘揮金如土為名伶叫好,場面之壯觀絕不下於你們今日的紅歌星於紅館開show!

西營盤正街(2) - 1920年代

西營盤正街(2) - 1920年代

1920年代的西營盤正街近第二街交界一帶。

十二少說十二少塘西攻略

1) 塘西潮語之「溫伶」
意指妓女意亂情迷,花金錢和心思討心儀的戲子(伶)歡心。今日香港年青一代所謂的「溫女」其實是一個「復古潮語」。

2) 塘西潮語之「蓆嘜」
形容心甘情願像蓆一樣被人壓在上面的溫伶妓女;「戲子蓆」者溫伶,「波蓆」者則溫足球員,當時以溫中華、南華等勁旅球星最為常見。

無障礙網頁守則 (打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