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門》的文化論述

被社會壓抑的尚武思維:
漫畫《龍虎門》的技擊符號結構(節錄)

文︰姚偉雄

簡介

論文對三十多年來膾炙人口的港產技擊漫畫雜誌《龍虎門》作一文本分析,指出此作乃「無意識」地以看似誇張失實、「不在地」的符號去投射「在地」的「香港觀」、看似血腥暴力的「打打殺殺」情節去抒發被殖民地社會所壓抑的民間尚武思維。

I. 武勇歷險的「無意識」運作

《龍》的前身為《小流氓》,故事以打盡港九新界「十八區」土豪惡霸(例如「牛頭角四牛」、「官塘十一邪」)為主要模式。直至第99期改名作《龍虎門》,橋段是走出香港,挑戰外國邪惡的神秘教團,有日本「羅剎教」、韓國「白蓮教」、泰國「通天教」等,至今已有千多期。這些情節應主要表達民族仇恨的主題 。例如羅剎教的「老邪神」、「老妖」和「棍妖」都是二次大戰時隨日軍侵華的惡將,立教後又欺壓唐人街的華僑。多年被日本流氓譏為「蕃薯」、一直啞忍屈辱的「石鐵」(第88期),因王小虎等義士的激勵,決要把「蘿白頭」打個落花流水,甚有李小龍《精武門》的味道。

不過我們可發現有兩個「疑點」。第一,純粹抒發民族仇恨的話,沒有必要去描寫五花百門的武功。為七十年代漫畫作重要參考來源的功夫片,比如王羽在《龍虎鬥》擊敗日本空手道的「鐵沙掌」、李小龍在《精》的霍家「迷蹤拳」,皆沒有詳細招式。

其二是「國藉」上的矛盾。日本羅剎教教主「火雲邪神」的絕招不是空手道或劍道,而是少林「易筋經」和「火雲掌」。韓國白蓮教「白蓮聖上」不用跆拳道或合氣道,而懂「九陽神功」,泰國通天教「文殊天尊」不打泰拳,而使「軒轅驚天訣」。《龍虎門》的戰場雖在異鄉,但「日式」、「韓式」、「泰式」的敵人都曉「中國拳」。

試想像,外國神秘宗教的橋段取消了,問題便立即出現:「龍虎群英」於民間集結,不畏權威處處抱打不平。從前在日本打擊羅剎教,他們同時把支持此教的執政大黨「田中派」地位也威脅。王小虎在泰國對付通天教,一開始已於機場拒捕、再挾持總理女兒潛逃,然後又越獄、劫獄。如若讓群英在香港「行俠仗義」,《龍虎門》的結局也許是王小虎一記「降龍腿」踢港督回英國老家,提早結束殖民統治!所以直接的民間武勇話題必定牽連政治禁忌。漫畫的「尚武成長」是危險和介令人頭痛。為此,轉移視線成為「無意識」地應運而生的形式。

英雄們無止境地尚武,最終會變成危害社會的大惡人,解構整個神話。就此,結構加入了不同的外地邪教組織;它們作為自持強大武力作姦犯科、危及政府的反面教材 ─― 「過度尚武」的「警告牌」。一般人印象中技擊漫畫的打鬥充塞血腥暴力,驟眼看來嗜殺無道,談不上會有什麼自制。但文章正正要力指,《龍虎門》武鬥的種類和方式,皆有其節制。

II. 六七十年代:象形拳術與理性的平民抗暴

最初《小流氓》時期,歹角的造型不外乎「妖魔化」或「禽獸化」。簡言之,「牠們」就是社區內專門為非作歹的「禽獸」。初期這些角色並不會高強的武藝,大部份只是以猛獸般魁梧、孔武有力的體格去欺壓小市民。在六十年代期間所描寫的低下階層市民處身的社區,乃一個保安匱乏、無法無天的野蠻世界(日本漫畫《北斗之拳》的未來世界性質與之相似)。小市民的幫手「小流氓」,年紀輕輕去鋤強扶弱,「『大』惡霸/『小』流氓」的「強/弱」形勢倒樁,並非不合邏輯。吳昊(1985)指出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粵語片盛行一種將「貧/富」、「男/女」、「冤家/情人」的對立反轉,倒樁處境手法滿足到戰後貧困的弱勢小民之狂想。 此思維亦沿用在六十至七十年代初的漫畫中的尚武願望。

象形拳術可以意指著獸力的昇華。當反派懂得象形拳,如「四大護法」的「銅護法」「銅獅王」、「神猴」(「鐵護法」徒弟);便有著一副「禽獸面目」。相反,正派英雄造型絕對不會與象形相似:王小虎自最早期的「虎尾腳」之後再沒有與虎相關的招式。王小龍的「降龍十八掌」不算象形拳法(因為是掌而不是龍爪),其後改為「易經降龍掌」更轉以強調卦象。如果說歹角是獸人,龍虎群英就如美國的蝙蝠俠、蜘蛛俠,不會與蝙蝠怪、蜘蛛怪相混淆,我們很清楚象形只是一個標誌。

III. 鐵鑽、電鑽、毒龍鑽 ── 七十年代後的科技異化與拿捏

物質富饒的七八十年代,高科技、飛機大炮逐而淘汰拳腳功夫;回憶八十年代初電影《舞廳》中鄺美寶飾演的前江湖大佬被殺手以快艇摩打的螺旋葉肢解的一幕 ,當我們看見新式高樓大廈林立而雀躍的同時,地盤的鑽地聲正為尚武者奏出一闕哀歌。在《龍虎門》,第477期〈霹靂碎屍〉中大水牛被砲彈般的「九陽大霹靂」隔空炸散、王小龍於第563期〈陣亡〉被激光砲擊斃,今天依然震憾。而《龍》與《舞廳》有所不同的是,其武功成功作「機械化」的「轉型」,使我們由六十年代去到七八十年代的科技生活突飛猛進之衝擊下,對尚武的質疑得到一種思維上的疏解。

旋轉是《龍虎門》模仿機器概念的重要一環,其多數表達連環拳腿、「棍花」一類電影術語稱作「多重曝光」的漫畫語言效果 。但唯有將「轉」變成「鑽」,機械的隱喻方得以確立。因為風車、車輪式的轉動機器古已有之,螺旋鑽錐則是現代才普及,象徵現代科技。就此,王小虎的「毒龍鑽」系統正是最完備和具代表性,其意念是腿法的「螺絲鑽化」。毒龍鑽是《龍虎門》的「特產」 。它乃是最高速、最高殺傷力的最高難度操控。毒龍鑽皆是王小虎一手自創 ―― 完全由自己決定使招的方式和殺傷力。英雄的機械化招式堅持理性、自主性,乃可收放自如。

IV. 小結

我們可以將《龍虎門》的尚武論題,分為六七十年代的「缺乏操控」及七八十年代的「過份操控」。「缺乏控制」治安不靖、地方黑社會橫行,「過分控制」又可能造就獨裁、官賊勾結,大型邪教組織。當越來越少人看港產「打書」的時候,是社會變得已夠美好,還是人們缺乏反抗意識?

 

1. 討論可參考羅貴祥:<暴力對象>,載羅貴祥編:《觀景窗》(香港:青文書屋,1998),頁184至185。
2. 澄雨:<小人物看世界:粵語喜劇片的意識形態>,載吳俊雄、張志偉編:《閱讀香港普及文化1970-2000》(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1),參考頁171至172。
3. 《舞廳》,導演黃志強,陳惠敏、鄺美寶、徐少強領銜主演。
4. 袁建滔:《連環圖語言:一本漫畫的誕生》(香港:次文化堂,1992),頁86。
5. 劉德華主演的港產片《嘩!英雄》中「旋轉三百六」、「旋轉七百二」等乃以腳面踩踏而不是腳尖鑽擊。

無障礙網頁守則 (打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