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戲班

多元戲班

大力推動粵劇現代化的戲班,當然不止真善美和仙鳳鳴。

1949年之後,省港兩地以至東南亞的紅伶戲班多以港為基地,粵劇粵曲人材,新老結合,陣容鼎盛。這個發展,黃湛森很清楚:

「這段時期,人材鼎盛。紅伶如馬師曾、紅線女、薜覺先、半日安、上海妹、新馬師曾、余麗珍、何非凡、鄧碧雲、陳錦棠、梁醒波、譚蘭卿、任劍輝、白雪仙、白玉堂、麥炳榮、鳳凰女等前輩,仍在盛壯之年,演出頻密。後輩如羅劍郎、鄭碧影、吳君麗、梁無相、蘇少棠、林家聲、 陳好逑等亦開始漸露頭角,不停組班,在香港和九龍巡迴演出。」

新老共存,互相衝擊,令粵曲現代化的工程,層層推進,各有建樹。經此發展,粵曲粵劇進一步深入民間,甚至出人意表地成為下一輪港式摩登流行文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份。


無障礙網頁守則 (打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