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 黃湛森:時代曲南來香港

黃湛森:時代曲南來香港

「因爲有了競爭,時代曲在港開始創作繁榮;即使不如上海當年風光,卻也聲勢壯大,饒有氣勢。

不過,設備卻遠遠不如上海。錄音工作,大長城和百代只能租借教堂或學校禮堂進行。到後來,生意穩定,才再自置錄音間。但隔音設備,始終不合標準。幸而儘管如此,出品水準也出奇的好。至少比起粵曲製作,就勝許多。」

黃湛森,2003,《粤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硏究(1949-1997)》(38-39、45-47頁),香港:香港大學。

* * * * * *

時代曲南下到港

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共產黨執政,馬克思主義,成為全國人民生活的指導思想。代表着資本主義的一切事物,開始無法在中國大陸立足。上海國語時代曲首當其衝,很快就被視為「黃色音樂」。幾年之間,黃埔灘頭便已再難聽到這些本來到處皆是的「靡靡之音」。「不夜城」夜上海的大眾通俗文化,移師南下,來了香港,托庇在殖民地政府的遮陽傘底。

時代曲的創作人和製作精英,紛紛抵港。陳歌辛、李厚襄、梁樂音、姚敏、李隽青、陶秦、陳蝶衣這一批在上海早己創作繁榮的作曲家和寫詞人,和他們的合作顆伴歌星如白光、李麗華、姚莉、龔秋霞、梁萍、張露、陳娟娟、屈雲雲、逸敏等,都選擇香港這地方定居 1。天之嬌女周璇也常常滬港兩地穿梭 2

新唱片公司中較著名的是「大長城」。這是南來的滬上作曲家李厚襄和他的弟弟李中民創辦的。「大長城」在成立初期,剛好填補了上海唱片公司停產空出來的市場,成績頗有輝煌。時代曲名作如白光的《東山一把青》、《嘆十聲》、《向王小二拜年》,李麗華的《小喇叭》,龔秋霞的《祝福》等,正是該公司的出品。

不過,在大部份居民仍是只懂粵語的香港,國語時代曲的市場,始終有其局限。香港在 1950 年初期,真正流行的音樂,仍是粵曲。

* * * * * *

海派歌潮起

當大批創作人才和歌星南下,成立唱片公司,時代曲幾乎立刻就找到生機,而且很快便樹立了聲勢,威脅了原來的本土文化寵兒,令粵曲地位,開始動搖。

百代公司在 1952 年底,在香港設立了辦事處,重新向從前旗下紅星招手,並因為要和已開始樹立根基的「大長城」競爭,把姚敏、陳蝶衣等作曲作詞家用簽約包薪方法,收歸旗下 3

因為有了競爭,時代曲在港開始創作繁榮;即使不如上海當年風光,卻也聲勢壯大,饒有氣勢,連沒有南渡的名家如黎錦光、嚴折西等,也不斷把作品寄來香港發表。

不過,設備卻遠遠不如上海。沒有了大陸市場,銷路豈能如舊?於是資金投入,也要慎重考慮,穩紮穩打。錄音工作,「大長城」和「百代」只能租借教堂或學校禮堂進行 4。到後來,生意穩定,才再自置錄音間。但隔音設備,始終不大合標準 5。幸而儘管如此,出品水準也出奇的好。至少比起粵曲製作,就勝許多。

國語電影,就在這段時期伺機出擊。「長城」公司,已略具規模,星馬資本的「電懋」正磨拳擦掌,「新華」亦想重振當日滬上雄風。因為拍攝得比粵語電影認真,明星不少是早有時譽的李麗華、陳雲裳、嚴俊等,所以吸引了一批粵語片基本觀眾目光轉向,帶動了片中國語插曲的流行。這一時期的電影歌曲,因為盡為創作高手作品,所以水準比起上海全盛時期,不遑多讓。而且因為面對新環境,使作曲家有了新的剌激,拼發出自強不息奮戰求生的拼勁,作品更多了一股煥發的朝氣。這些作品,面世時風行,而流傳久遠,即使受盡時光沖洗,仍然絕不褪色。像 1952 年的《月兒彎彎照九州》6 就成為時代曲中經典。

香港國語時代曲一代宗師姚敏,此時創作繁榮,佳作不絕如縷,如《春風吻上我的臉》、《月下對口》、《蘭閨寂寂》、《三年》、《烏鴉配鳳凰》、《情人的眼淚》、《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何必旁人來說媒》等,都膾炙人口。姚氏因為是歌唱家,經驗豐富,擅長為歌星寫出配合個人風格的旋律,將歌手長處,盡地發揮。這位才華洋溢的音樂家,旋律另有悅耳而易唱的特色,他採用的音域,絕少超越十一度。因此聽眾容易跟着唱片,邊聽邊唱,令姚氏歌曲,特別受歡迎。

註:此文章的註釋編號略為改動

1 陳歌辛後來,因為當時任上海「文化局」局長的夏衍勸說,在 1951 年回到上海。陳鋼的《玫瑰.玫瑰我愛你 — 歌仙陳歌辛之歌》和陳蝶衣都如是說,不過,亦有說陳氏因為五O年代初期,香港百業蕭條,陳的工作量,大大不如上海,這才賦歸的,請參看水晶《流行歌曲滄桑記》的胡心靈訪問(頁241)。

2 見《周璇的真實故事》(台北﹕傳記文學社,1987 年),周偉《我母親周璇坎坷的一生》,頁 137–139。

3 朱順慈:《一技筆捍走天下的陳蝶衣》,載《香港影人口述歷史叢書》(香港:電影資料館,2002 年)頁 152。
據陳氏自述,每月寫十首歌詞,每首一百,超過十首另算。在 1952 年這是很好的收入。而因為不讓歌迷感到歌詞盡出一人手筆,陳遂化名陳式、方忭、鮑華、辛夷、陳聯、方達、夏威、明瑤、葉綠、文流、佩瓊,郎潑來等筆名寫詞。

4 黃奇智:《時代曲的流光歲月 1930-1970》(香港:三聯書局,2000 年),頁83。

5 本文作者少年時代,常以口琴樂師身份,參加時代曲灌錄工作。在「百代」設於銅鑼灣新寧道「使館大廈」地庫的錄音室收音,常常因為大廈抽水機開動而暫停。隔音設備欠佳,由此可見。

6 鄧白英主唱的《月兒彎彎照九州》是梁樂音南下的第一首佳作,原為同名電影(1952 年攝製。陳雲裳主演、屠光啟執導。)主題曲。

黃湛森,2003,《粤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硏究(1949-1997)》(38-39、45-47頁),香港:香港大學。


下載〈延伸閱讀 - 黃湛森:時代曲南來香港〉的PDF檔

無障礙網頁守則 (打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