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印象:加冕

黃湛森跟殖民管治首次相遇,印象盡是光輝。1953 年,黃湛森一家老幼在上環的洋紙店前,觀看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加冕慶典巡遊,目不暇給,興奮到不得了。很快他知道,人生不可能盡是光輝,殖民地也不會天天請客吃飯。

對戰後長大的一輩,國共紛爭,始終是歷史遺留下來的事,要在香港繼續營生,就得面對目前。在少年黃湛森目前,有一樣那老實存在的東西,叫做殖民地(延伸閱讀《 殖民歲月》)。

黃湛森跟殖民管治首次正式相遇,印象盡是光輝。1953 年,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加冕,整個英倫帝國,由倫敦的西敏寺到大坑的天后廟,齊搞大典,慶祝天祐女皇。那年,黃湛森還未升中,一家老幼在上環的洋紙店前,用床板架成高台,觀看慶典巡遊,見到無數花車,濃裝淡抹,由早到晚,連綿不斷,教他三兄弟眼睛發光,興奮到不得了(黃霑筆記《花車巡遊有感》)。

黃氏兄弟的興奮,並非偶然。在英國殖民史上,這次慶典,規模特別宏大。英國本土的女皇登基典禮,破天荒由電視直播,將街道上歡呼的群眾,和教堂內肅穆的儀式,化成傳世的影像。媒體盛事鼓動平民向心政權,以這次為典範。

我們在政府檔案處見到不少本地加冕大典的宣傳和紀念物品,當中包括圖文並茂,製作精美的特刊,和在本地電影院跟商業電影同場放映的政府宣傳短片的名單。其中一本官方紀念冊,首頁以中國傳統紅雙喜符號為殖民女皇肖像圍邊增慶,特別發人深省(相片《1953 年英女皇加冕節目紀念冊》)。大典過後,本地華人報章和西人雜誌,同樣大幅報導(相片《1953 年英女皇加冕節目》),大典亦順利當選該年十大新聞的第一位。

多謝旅港荷蘭人米高羅格 (Michael Rogge) 及其攝影發燒友人,今天我們可以比較完整地重溫這次巡遊。十分鐘的彩色片段,將精美特刊刊出的巡遊路線,由早到晚,由巨龍點晴到煙花綻放,盡收鏡頭底下(影音《1953 年香港慶祝英女皇加冕會景巡遊》)。同樣珍貴的,有同期港產奇片《火樹銀花相映紅》:前台是張瑛演的通俗劇,背景有意無意拍下大量加冕巡遊的場面,取鏡比羅格的略為粗糙,卻更加埋身入肉(雖然是黑白拍攝)。學者吳昊觀後分析,指出其中一些片段,錄下人群不滿慶典勞民傷財,夾道噓聲四起。我們重看此戲,發覺吳昊所言非虛(延伸閱讀《火樹銀花相映紅》)。

黃湛森未必看過《火樹銀花》,但很快他知道,人生不可能盡是光輝,殖民地也不會天天請客吃飯。在他桂林街老家的背後,一街之遙,有一片山坡,坡上有一群木屋,內有超過五萬人,在大典半年之後,遇上殖民生活災難性的另一面。


下載〈殖民印象:加冕〉的PDF檔

無障礙網頁守則 (打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