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向來是傳統的粵劇重鎮,1949年之後,因為政治動盪,紅伶戲班更多以港為基地,粵劇粵曲人材,新老結合,陣容鼎盛。很快,香港轉型,粵曲粵樂跟著轉型,它走的路,跟新興的電聲媒體,息息相關。

首先,部份粵劇團隊藝人因為市場相對興旺,加上拍電影容易帶來收益,而表現因循,演藝停滯不前。

同樣條件,卻促使另一部份團隊藝人,借助電台和電影的技術和平台,鑽研粵劇演藝。他們刻意發掘新興電聲媒體的潛力,積極灌錄唱片和製作電影,並因應這些媒體的特性,創造新的表演美藝,延續自三十年代已經開始的粵劇現代化改革。

黃湛森自幼多聽粵曲、常看粵劇,在舞台、銀幕和大氣電波,透過紅線女、馬師曾、任白和唐滌生等人的傾情演出,親身體會粵劇現代化的細藝和感動。

再折長亭柳 (節錄) (40年代)



Loading the player...

作曲:吳一嘯
作詞:佚名
主唱:徐柳仙


別離人對奈何天,離堪怨別堪憐,離心牽柳線,別淚灑花前,甫相逢,才見面,唉不久又東去伯勞西飛燕。忽離忽別負華年,愁無限呀恨無邊,慣說別離言,不曾償素願。春心死咯化杜鵑,今復長亭折柳,別矣嬋娟。唉我福薄緣慳,失此如花眷。
淚潛然,唉兩番賦離鸞,唉兩番賦離鸞,何日再團圓,心有萬言待嬌訴,腸欲斷,悵望花前,如今也未見。
未見,未見,未見伊人未見,怨天,怨天,怨天空自怨天,望眼將穿,望眼將穿。
衷情待訴,哎呀呀我心呀似梅酸。
3 /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