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代,寶靈倡議的中區填海工程遭遇滑鐵盧,唯有尋找沒有海旁業權問題的土地發展,於是就看上了介乎灣仔和東角之間的鵝頸,當時該處已屬於維多利亞城範圍以外的市郊地段。

1860年代期間,當局將用採自摩理臣山及渣甸山的山泥將黃泥涌及鵝頸填高,山谷地段被撥作發展成快活谷馬場,而海旁地段就開發成商住和工業區,英文名以寶靈的姓氏命名為Bowrington,中文叫寶靈城或寶靈頓,不過,華人依然習慣叫那兒做鵝頸,範圍就在今日軒尼詩道、摩理臣山道、禮頓道及勿地臣街之間一帶,包括了今日的時代廣場、登籠街、堅拿道天橋、寶靈頓街、鵝頸街市及偷景樓等地方。新開發的寶靈城以渣甸洋行的華籍和印度籍僱員居住為主,1904年電車公司亦選城內的羅素街興建電車廠及發電廠,今寶靈城成為電車的東部總站。

你有沒有留意今日車水馬龍的堅拿道東、堅拿道西及堅拿道天穚英文名字都叫Canal Road(即運河、河流之意)?原來那條每分每秒都川流不息的河就在我們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