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片

戰後香港和東南亞的電影市場,婦女觀眾為數不少,故此除了賺人熱淚的倫理和文藝影片外,歌舞片也頗受歡迎。這股潮流實可溯自1930年代,當時由歌星周璇主演的影片《馬路天使》(1937) 大受歡迎,片中加插的多首歌曲也風靡濱滬,帶起歌曲與影片結合的風尚。戰後,上海南下的影人便把此風移植到香港,例如由張善琨出品、鍾情主演的《桃花江》(1956)便出現多首電影插曲,大受歡迎;香港影壇亦漸出現一陣「無歌不成片」的風氣,不少香港影人亦爭相邀來上海南下的創作人和歌人(如姚敏、姚莉兄妺等)助陣,並在影片中加入大量上海風格的國語流行曲、中國民歌、地方戲曲、外國流行曲等。電懋旗下由王天林導演、葛蘭主演的《野玫瑰之戀》(1960)更是一時經典。

流風所及,邵氏公司也在六十年代推出不少歌舞片,如陶秦的《千嬌百媚》 (1960)、《花團錦簇》 (1961)、《萬花迎春》(1963)等,皆是佈景豪華,服裝艷麗,場面浩大的西化歌舞片。此外,邵氏又從日本物色人才,從而引進日本製作技術,推出不少歌舞影片;來自日本的有能之士當中,較著名者應推出生於日本京都的井上梅次。他自畢業後即加入東寶電影公司當副導演及導演,被公認為「製作快、產量多」的多產導演及編劇,自1967年起,他被邀到邵氏當導演,並兼任導劇,亦成為眾多日籍導演之中較出眾的一位;他擅於拍攝以歌舞、青春、愛情為主題的電影,並常常加入百老匯歌舞劇的色彩,極受青年觀眾歡迎,較著名的作品有《香江花月夜》 (1966)、《青春鼓王》 (1967)、《花月良宵》 (1967)等。另外,由六十年代著名歌星顧媚主演的《小雲雀》 (1964),也是一個圍繞歌星與記者的愛情小品,片中更出現〈花月佳期〉及〈情人的眼淚〉等多首歷欠不衰的歌曲。


千嬌百媚
香江花月夜
花團錦簇
小雲雀
青春鼓王
大盜歌王

 

遵守2A級無障礙圖示,W3C (打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