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載入中…
農曆八月十六日至二十日
侯王廣東南方流行的神靈,香港建有多間侯王廟,分布在九龍、新界和離島等不同地方,參拜的人不算多,但一些位於傳統社區內的侯王廟,依然每年舉行賀誕活動,熱鬧氣氛不下於其他神誕。
侯王身份
侯王究竟是誰,一直眾說紛紜。據前清遺老陳伯陶考查,認為是南宋末代忠臣楊亮節,他生時封「侯」,死後封「王」,由於護駕有功,世人敬其忠義而建廟供奉。但有學者持不同意見,有說侯王姓楊名侯,被尊稱為「楊侯大王」,亦有指他是醫治宋帝昺的楊二伯公。雖然身份未明,但無阻善信對侯王虔敬之心。
不同誕期
在香港,侯王誕共有三個,分別是農曆六月初六、六月十六日和八月十八日。論規模,以東涌的侯王誕為最。據當地的父老說,早年的誕期在六月初六,但由於農民在那段時間忙於種田插秧,所以後來改在中秋節之後一連五天賀誕。期間公演神功戲,免費招待附近一帶居民觀賞,此外還舉行聚餐和競投神物。這個氣氛熱烈的神誕成為了連繫東涌鄉水陸居民的重要慶典。
東涌侯王宮
東涌侯王宮位於沙咀頭,從廟內一個鑄於「乾隆三十年」(一七六五年),推想該廟在這一年或之前建成。除了供奉侯王外,左廂還有財神。屋脊的陶塑人像是宣統二年(一九一○年)的石灣製品,栩栩如生,左右兩端以鳳凰裝飾。廟前的寬闊廣場傳說為昔日練兵之草坪,現今成為賀誕地方。
賀誕節目
首天活動由晚上七時開始,東涌鄉事委員會成員進入侯王宮參拜,恭請侯王觀戲。之後神功戲開鑼,上演《六國大封相》和其他劇目。第二天晚上,在侯王宮空地筵開近百席,免費招待鄉民和嘉賓。席間迎請侯王分身像出廟,觀看神物(包括神像、花燈和帆船等)競投,鄉民踴躍出錢,所得收入撥作活動經費。
農曆八月十八日為東涌侯王誕的「正日」,早上東涌鄉民帶備祭品(如金豬和侯王衣冠)前往侯王宮參拜,花炮會成員亦陸續到來還炮。現今的花炮已經簡化,只有神像而不紮「炮山」。龍獅伴隨到來,在廟前施展渾身解數,博取神人共賞,將賀誕氣氛推上高峰。下午戲班上演一系列吉祥例戲,然後演出正本戲。
投炮活動
侯王宮的對面有一座大戲棚,可容千人,一方面給神靈觀戲,另外亦免費供鄉民入座欣賞。戲棚兩旁還搭了十多個小棚,給花炮會成員休息。第四天下午一時,各個組織齊集於小棚內參與「投炮」,東涌鄉事委員會成員先從侯王宮請出侯王的分身像,「監察」整個過程。競投的花炮共有二十二個,價高者得,以「正第一炮」和「副第一炮」最受歡迎。
這種重新分配花炮的方式有別於其他地方的「搶炮」或「抽炮」活動,全港只此一家。投得某個花炮(即神像)的團體,可保留一年,至明年還炮,然後再次競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