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辛亥革命前後中國局勢動盪,大量大陸或貧或富的難民逃來香港,房屋嚴重短缺。為解決房屋問題和吸引富有難民留港,以何啟及區德二人為首的一班華人紳商於是向政府申領九龍灣填海作高級華人住宅區之用,可惜到1920年代碰上一連串大罷工浪潮和經濟大衰退,填海及住宅區大計未能全面完成,大幅新填地被閒置。1924年起,陸續有洋人租用這幅稱為啟德濱的填地作飛行活動之用,未幾英軍亦開始租用作臨時機場,促使政府決定收購土地並正式發展成空軍機場。

若果從航空的角度來看,啟德的七十八年歷史可以分為前後兩期。第一期由1920年代開始,當時的啟德從一片農村臨海填地意外地開闢為小機場,設備較為簡陋,規劃與水平都以應付當時運作相對簡單的航空交通為主。無論是民用或軍用航空,當時主宰啟德的都是老式螺旋槳飛機,水上或陸上飛機皆是啟德的常客,而香港則擔當了傳統歐美殖民大國與亞洲和中國的最重要空中轉口港,出入機場的都是達官貴人;除具小鎮規模的九龍城外,啟德四周都被天然海港和農地包圍,人煙稀少,是一個典型安靜的市郊機場,這個情況延續至三年零八個月日佔時期,並一直到1950年代中期啟德大規模發展、邁進民航新紀元之前為止。

 

上一頁 - 一切從農村開始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