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vin
各位前輩,你們當年是怎樣離家去啟德上班呢?
劉義苟
我住得最近,等我講先!
爬啟德明渠上班去
當時機場外有一條大坑渠,是今日東頭邨和油站那兒,我就與姐夫租住對面的石屋。我們上班時就跳進大坑內爬回機場,沒下雨時便是這樣。那兒有釘打進渠牆上,中午回家吃飯和放工也是這樣爬。那是現在的東頭村和油站那兒,我們打釘當作梯,很多人都住那裏,因為貪近。大水便不行了,試過一次大水,大坑對面有很多醬園,那兒有很多缸,用竹織蓋著,大雨將它們都沖進機場,我們要澗水上班,缸便載浮載沉飄入機場。
圖中沿著馬路修建的便是啟德明渠,馬路左面是機場和港機範圍,而右面便是住有很多港機員工的鶴佬村及沙埔村等九龍城村落。
陳炳昌
啟德機場初期是一片平原,什麼都沒有,近今日太子道那兒有條大坑,坑邊就全是木屋和自行搭建的寮屋!
李明鑑
那條大坑渠當年還有很多小販擺賣!
陳炳昌
我住得最遠,在薄扶林……
從薄扶林到啟德上班去
我住香港薄扶林,上班有分上下兩更,上更七點至三點半,下更三點半至十二點。早上要搭香港仔漁市場的7號巴士,五點四十五分從香港仔開出,我在大學堂上車到天星碼頭,巴士停在統一碼頭,我要跑去天星趕第一班船,到尖沙咀後坐五號巴士到機場。時間約一小時十五分,早上很快,7號巴士十至十五分鐘便到中環。
區崇禮
我住旺角,坐巴士,也試過住福來村,也會開電單車上班。
黎錦
我住黃大仙,天天行路回家吃午飯,十分鐘便回到家了。
姚汝添
我住九龍城打鼓嶺道,午飯時跑回家吃飯,吃完趕回公司。
梁遇銘
我也住九龍城,城南道和南角道也住過,是一層樓分四、五個房的唐樓,很多同事住城南道,因為近公司。以前九龍城有很多木屋,有點錢便在城南道買間木屋住,後來大火燒了,由政府救濟,給我在新蒲崗一個地方,現在那是天主教學校。
五十年代初從九龍仔山望向九龍城、啟德機場以及九龍灣,盡頭為鯉魚門。
鄭觀潮
我住橫頭磡,那時已有徒置區,有些樓座有很多「飛仔」!我行路上班的,五十年代我住深水埗,坐巴士分段收費一毫子。
林國材
我住旺角太子道尾,坐九龍巴士返工,回家吃午飯也夠時間,那時還有巴士月票!
早年啟德仍屬市郊地區,尤其港機四周被農地包圍,未有高樓。若非圖中機庫寫上「港機」英文名稱,可能會被誤會是瑞士的機場。
圍繞港機機庫外圍的原機場土地和農地,陸續開發成東頭村徙置區、老虎岩徙置區、橫頭磡徙置區,及黃大仙徙置區。
港機「一號機庫」成為早期歐美最先進噴射機的維修基地,圖中可見西方四間大航空公司加航、泛美、德航和澳航的最新707和DC-8都雲集港機維修;當時背後的新蒲崗乃是空地一片,未有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