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日佔期間,日軍為擴建啟德作空軍基地,下令拆毀九龍寨城的城牆及削掉大部份宋王台聖山,將得來的山泥石塊倒進海旁作鞏固機場地基及小型填海工程。

1951年,港府決定把啟德擴建為現代化機場,連帶發展觀塘為新市填,於是進行了一次當時最大規模的填海工程。為擴建啟德,當局從1956年開始於九龍東大規模移山填海,包括削平餘下的聖山和大幅削掉九龍仔山,以提供土石作於機場近九龍城地段的海旁擴建停機坪,又在九龍灣海面填出一條超過三公里長的現代化機場跑道。

政府同時開發觀塘為香港第一個衛星城市,1956至1967年分三期填海,總共有641英畝。由於觀塘一帶的黑山、鱷魚山等山頭為風化岩石,易於開採,所以工程進展非常順利。原海岸位置被闢作主幹道牛頭角道和觀塘道,觀塘區就以觀塘道為界,北面為住宅區、南部為工業區。在牛頭角,原海旁經首期填海後成為了牛頭角道,而緊貼該主幹道的新填地海旁就成為了小型船廠的集中地。

當1967年觀塘填海工程完成後,便輪到牛頭角急起直追,再用十多年時間將餘下的九龍灣填成陸地,當時工程從牛頭角及啟德近九龍城的停坪兩端一起迎頭進行,到1980年代初終於完成。這次工程所用的泥土主要從佐敦谷一帶開山而來,從1970年代初起,牛頭角佐敦谷陸續開發,首先落成的有坪石邨,其他清水灣道沿途的屋邨包括彩雲邨、順利邨和順安邨隨後亦相繼落成。

新完成的填地創造出啟德機場停機坪和貨運區、九龍灣工業區、九龍灣貨物起卸區和牛頭角工業區等地段,成就了今日九龍灣區的格局。

與1970年代九龍灣填海工程同期誕生的,亦包括啟德機場新跑道的延伸部份。伸延區令跑道增至3400米,以應付各式巨型飛機升降,1974年正式落成啟用。
  • 向下滾動
  • 向下滾動

滾動滑鼠去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