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区警署

返回桌面版 主目录 繁體 簡体 English 网页指南   缩小文字大小 原本文字大小 放大文字大小

主页>域多利监狱>监狱中有个诗人?

监狱中有个诗人?


诗人戴望舒戴望舒


域多利监狱另一位著名囚犯是诗人戴望舒(1905-1950)。他原名「戴朝寀」,杭州出生,就读上海震旦大学法语系,23岁时发表《雨巷》新诗而一鸣惊人。1938年他与妻女由沦陷的上海来到香港,寄居在薄扶林道的「林泉居」,其后加入《星岛日报》出任文艺副刊「星座」的主编。时值抗日战争,他将「星座」办成推动抗日文艺的阵地,而他发表的文章亦离不开抗日,开启了「抗战文学」的先河。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人很快便以「从事抗日活动」的罪名拘捕了戴望舒,关进域多利监狱。期间对他施以酷刑,使他身心受到极大摧残。但他意志不屈,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这首脍炙人口的新诗:「如果我死在这里,朋友啊,不要悲伤,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展现出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

他在域多利监狱囚禁了几个月后,得到好友叶灵凤的疏通,于1942年5月获得保释外出。之后他写了《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对灾难的祖国表达浓烈情怀。 其后戴望舒留在香港从事文化工作,抗战胜利后翌年返回上海。1948年再到香港,靠卖文维生。1949年2月北平解放,他启程北上,离开居住了8年的香港。但抵埗后不到一年即哮喘病发逝世,终年45岁。


< 返回上一页

遵守2A级无障碍图示,W3C (打开新视窗)


香港记忆. 版权所有©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