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钟伟明讲

返回桌面版 主目录 繁體 簡体 English 网页指南 缩小文字大小 原本文字大小 放大文字大小

主页>钟伟明播音生涯六十年> 选段2《1949年加入丽的呼声。郭林探案》

钟伟明广播生涯六十年

选段2《1949年加入丽的呼声。郭林探案》



播放 暂停 停止


上一段     下一段   [第 2段, 共5段]

到了1949年3月22日,以有线广播的「丽的呼声」每月收费十元,派员上门安装喇叭箱及收费。当时上门收费的人员,会顺道讯问客户收听哪一个电台,哪一类节目,这是最好、最直接的调查。「丽的呼声」开办之后,发觉听众很喜欢听广播剧,基于生意考虑,于是大量制作广播剧:如侦探剧、家庭伦理剧、爱情剧、古装剧、民间故事等,应有尽有。这样一来,我们参与播出的机会就多了。令我毕生难忘的有几个侦探剧,其中有「伟伦探案」和「郭林探案」。前者是六十年代香港电台的制作,后者是当时「丽的呼声」的制作,当时由我负责播出。该剧本来是由邝天培先生和林国楷先生播演的,剧情是将邝天培先生在上海搜集得到的资料改编而成。本来剧名是「邝林探案」,因为邝天培先生姓邝,林国楷先生姓林。但由于「邝」字的发音效果不理想,而改名为「郭林探案」。录好之后,两人觉得效果不理想,加上广告商的关系,所以改由我和李荣富先生合演。由我播演郭林探长的角色,而梁先生则播演郭林探长的助手阿梁一角。

「郭林探案」播出后,大受听众好评,星马地区的「丽的呼声」更购入版权,在当地播出后亦好评如潮。星马地区的听众对收听广播剧十分紧张,剧集播出那半小时内,当地商贩宁可关上店门,暂时不做生意。这样做,一方面不影响追听剧情发展,一方面学说广东话。我的声音第一次在星马地区出现全因「郭林探案」一剧。这种情况也是听众写信告诉我的。 5.3 选段3《1955年加入美国新闻处,兼职商台及港台》 第二年,我离开了丽的呼声,应邹文怀先生的邀请,到美国新闻处香港广播组工作。工作主要是协助他为电台制作节目,包括综合节目、广播剧、体育节目,甚至出外采访等等。 5.4 选段4《1961 年被派美国深造实习》 1961年,我被派到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深造实习。当地的同事知道我曾在同济中学读书,其中一位更告诉我同济中学的霍逸樵校长是他的学生,原来我遇上了师公。他们都是岭南大学的学生,到美国深造,毕业后留在美国从事广播工作。多谢他们的指导,令我眼界大开。通常播音室的时钟都会过高高挂在墙头上,但美国之音的时钟却挂在墙腰上。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挂?他们说抬头看钟要花两钞钟的时间,挂在墙腰上是为了节省时间。而他们用的稿纸是黄色的,是因为白色反光,而黄色养眼。由此可见他们的确是较先进和专业。 5.5 选段5《1970年加入香港电台全职工作》 直至1970年,美国新闻处香港广播组结束,我从电影、电台、电视三大媒体的工作中,选择了到香港电台任节目主任一职。当时我觉得几个电台的工作都已经尝试过,加上年纪已不轻了,还是打政府工较稳当。经过面试后,我被取录。从播出第一个广播剧,至1970年我才正式踏入香港电台上班。

在香港电台的工作,初期十分辛苦。当时香港电台与商业电台的竞争相当剧烈,由于广播剧受欢迎,因此制作量多,一星期要制作52个半小时的节目,而且种类繁多,如侦探剧、古装剧、家庭伦理剧、爱情剧等等。加上一个小时的世界名著剧,如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名剧《王子复仇记》,由此可知录音时间有多紧迫。

当时电视对电台的影响很大,加上粤剧式微,香港电台台长周乃扬先生组织了龙翔剧团,一来是想为粤剧保存现有的观众和制造未来的观众,二来是想拉近电台播音员与听众的距离。龙翔剧团走遍港九新界演出,听众为想一睹播音员台上的演出,纷纷捧场。

我们每天早上九时开始录音,到下午一时吃午饭,二时再继续录音,工作至下午五时;吃过晚饭,又再继续录音,直到晚上九时,天天如是。若遇上龙翔剧团有演出,则录音录至下午五时。吃过饭后就化妆、出发,准备演出。演出至晚上十时多,回家洗脸睡觉,第二天早上九时又要上班,连看剧本也要挤出时间进行….我在香港电台一直工作到1991年,我60岁退休。但我退而不休,适逢香港电台第七台的一项赞助,要求我留下协助工作,如是者我一直工作至今。后来第七台转为普通话台之后,我又转到第五台,负责长者节目。专为长者而设的长者节目始于1981年的「松柏之声」,逢星期日播出,至今仍由我主持。



返回钟伟明播音生涯六十年



< 返回上一页

香港记忆. 版权所有©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