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天介
經過文革十年,中國民航首次送飛機到港機維修,我們發現全部飛機都出了驚人的大問題;追查原因後,發現原來是文革期間中國民航全體對一樣東西非常抗拒以致問題叢生……
文革對中國民航的壞影響
四人幫倒台後開放,大陸派人來港,中國民航當年識英文的等如犯罪,中航買了十架「子爵機」,共產黨沒收了飛機。外國各航空公司使用飛機時會發現各式問題,然後報告給飛機公司作研究更正,中航的人收到報告便鎖起不看,懂英文的看到卻不敢出聲。開放後來到香港,才告知多年來全部更正都沒有跟進過,便送來港機維修,一個大隊長帶一大隊工程師來港機,他們不會英文,由我們講解給他們知,他們同意了,便代向飛機公司訂零件。完工後試飛很頭痛,有小小毛病都不收貨,像小燈壞了之類。第一架飛機要試飛十三次,我們覺得浪費金錢還不算什麼,這樣枉飛會令飛機壽命減短才無謂。文革十年無跟進過所有指定的「必需更正」事項,他們看也不看。
當年中國民航百廢待興,剛開始轉為買入歐美飛機初期,又經常過量購入不必要的器材……
開放初期中國民航亂買飛機和器材
我們發覺開放後大陸仍有很多烏龍事,像買707,怕像蘇聯時一樣賣飛機不賣零件給你,所以買了十架707後再買幾十部引擎放在一旁,這些器材實在會需要不斷升級更正,但他們全都不做,後來唯有寄存給港機進行更正。第一次合作後他們便信任港機,找港機幫忙建議選買較新機種,港機的人也有從前是中國空軍的,中國民航也有人從前是中國空軍。港機問他們想飛哪條航線,他們說西藏,那便要減低貨量,港機於是提議737,介紹從那魯航空租機,港機維修好後更派工程師隨機,我們叫他們做「飛行士巴拿」。
七十年代那魯航空送到港機維修的737及727機隊。
中國空軍的737專機。
張國權
其實大陸開放初期,港機為中國民航與世界接軌出過一份力……
港機為中國民航與世界接軌
大陸開放後有一批「子爵機」來港機翻修,想賣給外國,好像是印尼。我負責幫他們翻譯文件,因為國內文件都用中文,港機系統用英文,我負責交易合同的技術細節翻譯。大陸人知識水平非常高,但語言問題很多,專用名詞翻譯是最大問題。1984年幫西安飛機公司的「運七」開始,我們有份設計改裝,我們把西方的航電系統裝在飛機內,但國內機師和人員不懂英文,試飛的正副機師和工程師在香港試飛時,由我負責訓練他們用新設計的儀表。他們不懂英文,但鍵盤全是英文,我要在三個月短時間內訓練他們三個試飛員使用自如。國內用中文,雖然我們都看中文,但詞彙完全不同。VOR、IRS、true north、magnetic north等等我不知道他們譯什麼,我只好在黑板上分兩邊,用我有限的普通話講,他們猜到底是什麼,然後他們告訴我,如VOR(極高頻多向導航)他們叫「伏爾」,只是音譯,我方全無頭緒。我不敢說我們帶中國跟外國接軌,但我們付出過力量。
八十年代初,港機負責為「運七」進行大型改造工程。
國產「運七」。
港機為「運七」駕駛艙儀器進行提升工程,可見到原有控制裝置都使用中文說明。
配上西方技術器材後的「運七」駕駛艙。
經港機大改造的「運七」客艙。
經港機大改造的「運七」客艙。
鄭天介
提起英文,當時還有一些有趣的現象。話說飛機在港機維修完後,要在香港上空試飛後才可放行,當時中國民航的試飛時間必定比其他航空公司長……
中國民航試飛比其他人長一倍的原因
除了國泰,所有航空公司試飛一定要港機派人隨機,都是負責的工程師;我是高級工程師,管很多飛機,所以試飛多數是我去,在機上也是大家閒談。大陸機師跟地面控制塔講不到英文溝通,要靠無綫電生,所以他們一定要港機派人上機,我便發現為何每次試飛要花兩小時那麼久:原來因為兩邊言語溝通不了,於是我們提議中航試飛時飛回中國,離開香港領空,那便可以用中文跟地面溝通,試飛完才回港。
張國權
那個年代中國民航飛機來港都有無綫電生,試飛時在控制塔亦有他們的聯絡員即場做溝通翻譯,是西安飛機廠的試飛人員。
中國民航的國產「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