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向来是传统的粤剧重镇,1949年之后,因为政治动荡,红伶戏班更多以港为基地,粤剧粤曲人材,新老结合,阵容鼎盛。很快,香港转型,粤曲粤乐跟着转型,它走的路,跟新兴的电声媒体,息息相关。

首先,部份粤剧团队艺人因为市场相对兴旺,加上拍电影容易带来收益,而表现因循,演艺停滞不前。

同样条件,却促使另一部份团队艺人,借助电台和电影的技术和平台,钻研粤剧演艺。他们刻意发掘新兴电声媒体的潜力,积极灌录唱片和制作电影,并因应这些媒体的特性,创造新的表演美艺,延续自三十年代已经开始的粤剧现代化改革。

黄湛森自幼多听粤曲、常看粤剧,在舞台、银幕和大气电波,透过红线女、马师曾、任白和唐涤生等人的倾情演出,亲身体会粤剧现代化的细艺和感动。

梦江南 (1963)

黄湛森自幼出入电台和录音室,跟不少菲律宾音乐人结缘,同场演出,其中合作最多的是洛平(Lobing Samson)。洛平外号箫王,曾在上海仙乐斯夜总会当大乐队领班,四九年来港后持续活跃。 1959年商业电台启播,梁日昭主持音乐节目「一曲难忘」,洛平长驻候教,定期发声。

当年「一曲难忘」节目的主题曲,叫《梦江南》,由梁氏家族担纲:梁宝耳作曲兼弹琴,梁日修打鼓,梁月玲演唱,配合菲籍高手合奏。歌用小调唱腔,爵士节奏,感觉新鲜,其中由三十七秒钟开始洛平的的单簧管独奏,每次响起,我都身不由己,竖耳恭听。黄湛森说洛平的箫声跟摇摆之王班尼.固德曼(Benny Goodman) 的有九成相似,听过《梦江南》,我信。

1957年固德曼访港,两位箫王,背负两段身世,在大江南边陲之地擦身而过,用箫声写下历史。

同步推介

Loading the player...

作曲:梁宝耳
作词:梁宝耳
主唱:梁月玲

欢乐到江南 柳方绿 雨初晴
春游遇伊人 笑相迎 语含情
愿人间仙境 花长好 月长明

惆怅别江南 花半落 月微寒
万水复千山 人远隔 不相忘
年年空盼望 别离易 见时难

昨夜梦江南 花憔悴 月残碎
伊人随春去 恨如烟 情似水
徘徊伤心地 流不尽 相思泪
相思泪 相思泪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