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向来是传统的粤剧重镇,1949年之后,因为政治动荡,红伶戏班更多以港为基地,粤剧粤曲人材,新老结合,阵容鼎盛。很快,香港转型,粤曲粤乐跟着转型,它走的路,跟新兴的电声媒体,息息相关。
首先,部份粤剧团队艺人因为市场相对兴旺,加上拍电影容易带来收益,而表现因循,演艺停滞不前。
同样条件,却促使另一部份团队艺人,借助电台和电影的技术和平台,钻研粤剧演艺。他们刻意发掘新兴电声媒体的潜力,积极灌录唱片和制作电影,并因应这些媒体的特性,创造新的表演美艺,延续自三十年代已经开始的粤剧现代化改革。
黄湛森自幼多听粤曲、常看粤剧,在舞台、银幕和大气电波,透过红线女、马师曾、任白和唐涤生等人的倾情演出,亲身体会粤剧现代化的细艺和感动。

一缕柔情 (节录) (1956)
《一缕柔情》,五十年代舞厅电台的大热歌曲。细看台前幕后的名单,可知这是一首如假包换的跳舞粤曲的代表作:朱顶鹤(撰曲)、尹自重(梵铃)﹑何大傻(琵琶)﹑冯少毅(色士风)﹑刘东(钢琴)﹑ 朱佐治(低音提琴) ﹑吴家辉(鼓)。
《一缕柔情》,五十年代舞厅电台的大热歌曲。细看台前幕后的名单,可知这是一首如假包换的跳舞粤曲的代表作:朱顶鹤(撰曲)、尹自重(梵铃)﹑何大傻(琵琶)﹑冯少毅(色士风)﹑刘东(钢琴)﹑ 朱佐治(低音提琴) ﹑吴家辉(鼓)。
听过,你会明白为什么黄湛森会说:「表面看起来颇洋化的粤语流行曲,骨子里含蕴了与传统戏曲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Loading the player...
撰曲:朱顶鹤
主唱:冼剑丽
「第一段」(一枝梅)
晴天开 朗月正起东方
推窗望银汉 心事多添上
叹织女共牛郎 已遭隔断在河傍
情心空自向 恨未央 岁岁如常
鹊架桥梁正遂了希望
我心自暗想 想到受此冷落情况
思君隔别远方 甚觉不安
(慢放)
撩动起 我情丝千万丈
愁对双星 令我满怀惆怅
兰闺静 倚牙床 残更数尽
未免嗟叹襟寒 当日与檀郎
好比鹣鲽相依 共把情歌和唱
「第二段」(石榴花)
唱罢同赋咏 心怀放
岂知一旦别离 每思念郎
午夜魂梦 心神往
应怜我苦况 点能够
(转二至王下句)
多生两翼飞去伴住阿郎
(长句)
但见月照纱窗 惹起愁丝万丈
只为团圆美景也无常
郎你早定归期 以慰侬心盼望
须知年华易老 恰似逝水茫茫
(无锡景)
愿郎旧恩爱莫忘 勿作背情汉
快快归家两相欢爱乐再尝
遂我心里望 我更要情郎
在我身傍 永不复分
俩双在绣房 大众畅怀心花放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