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经济上对外开放,文化上对欧西特别宽容,西洋时尚,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由中环一带,向外散播。

1950年代,西洋潮流进一步渗入平民生活。

新一代的潮,由电影带动。日战前洋电影在本地放映的数字每年平均超过二百部。黄湛森抵港后,数字有增无减。慢慢,读番书,看洋戏,玩舶来的呼拉圈和摇摇,在年轻人之中,变得理所当然。

新一代的潮,也由电台带动。多谢前卫主持人Aileen Woods和Uncle Ray的忘情推介,黄湛森和同辈的年青人,天天靠近电台,面向欧西,贴近流行,学懂将Frank Sinatra、Bing Crosby、Elvis Presley与Benny Goodman一起兼听,并且在摇头摆脑之间,确认欧西流行曲在创作、演奏、歌唱、录音,都不是香港或上海所能望其肩背。

电台广播欧西流行歌曲,由听觉开始,经过身躯,制造了新一代​​的口味和人格。

本地洋风

中国声音现代化的路,1920年代在上海开始,三十年后,由香港接力踏出。新一代的洋化唱家班,先模仿,再改良,然后创造只此一家的新风格。

詹小屏是黄湛森的老朋友,两人在1960年第一届星岛业余歌唱比赛同场校技,结果詹小屏夺得冠军,黄湛森退出歌坛(暂时)。之后,詹小屏将她的得奖歌曲Down the Trail of the Aching Hearts 录成唱片,我们听过,再比较Patti Page的原唱,结论是小朋友仍需努力。

这张首演唱片之后,詹小屏持续很红,灌录了更多唱片。这些往后的唱片,一张比一张成熟,听后期的歌,我们清楚听到,小朋友曾经努力,现已长大,用天赋的好声,唱出只此一家的本地洋风感觉。

詹小屏再努力,也不可能变成Patti Page。但她可以变成詹小屏﹣黄湛森和香港的老友詹小屏。



Loading the player...
41 / 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