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向来是传统的粤剧重镇,1949年之后,因为政治动荡,红伶戏班更多以港为基地,粤剧粤曲人材,新老结合,阵容鼎盛。很快,香港转型,粤曲粤乐跟着转型,它走的路,跟新兴的电声媒体,息息相关。

首先,部份粤剧团队艺人因为市场相对兴旺,加上拍电影容易带来收益,而表现因循,演艺停滞不前。

同样条件,却促使另一部份团队艺人,借助电台和电影的技术和平台,钻研粤剧演艺。他们刻意发掘新兴电声媒体的潜力,积极灌录唱片和制作电影,并因应这些媒体的特性,创造新的表演美艺,延续自三十年代已经开始的粤剧现代化改革。

黄湛森自幼多听粤曲、常看粤剧,在舞台、银幕和大气电波,透过红线女、马师曾、任白和唐涤生等人的倾情演出,亲身体会粤剧现代化的细艺和感动。

董小宛 (节录) (1952)



Loading the player...

撰曲:唐涤生
编剧:唐涤生
主唱:芳艳芬

(梵铃奏歧山凤引子)
(小曲花心寄)听歌声更断肠魂萦故第﹐我念郎﹐郎念我﹐何日更双栖青山依旧呀﹐云雨梦长迷﹐洗却旧日胭脂﹐摒却铅华﹐憔悴为郎腰肢细﹐深宫一入休望回归。

(乙反二王)一拼艳骨成灰﹐都不作宫墙﹐花卉。我是汉家儿女﹐羞向异族求栖。只恨今生﹐

(滚花)错作江南佳丽。若使花容不艳﹐又点会葬入春泥。
14 /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