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 黃湛森:洋為中用.新人輩出

黃湛森:洋為中用.新人輩出

「中詞西曲的高手是海派才子馮鳳三(筆名司徒明),他把 “Mambo Italiano”改成《叉燒包》,“River of NoReturn”譯為《大江東去》 《Jambalaya》變作《小喇叭》,“Seven Lonely Days”化做《給我一個吻》,洋為中用盡地發揮,大有信手拈來,即成妙諦的效果。這些歌詞,有時完全不管原詞本意,只是照旋律去向,另填合乎聲情的新曲意,居然新詞比原來英文版,更深入人心。」

黃湛森,2003,《粤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粤究 (1949-1997)》(56-57 頁 ),香港:香港大學。

* * * * * *

洋為中用.中為洋用

時代曲創作人材來港不少,但想不到,歌曲的需求更大。一來港產國語歌唱電影大賣座,「逢片必歌」,已成風氣。二來,唱片公司紛紛成立;「大長城」結業,歐洲資本的「飛利浦」馬上開業。此外還有「新月」、「大中華」這些本來在上海的唱片公司,也遷移到香港重張旗鼓。三來,唱片新發明了 331/3 轉,每面可以有六首三分鐘左右的歌。從前一張唱片兩首歌,現在一張十二首。作曲家即使捷才如姚敏可以在十來分鐘內,便一揮而寫就旋律的,也無法應付。求過於供,只好另覓來源,想出「西曲中詞」的辦法,把最受歡迎的美國歌旋律,按譜依聲,填上中國方塊字。詞成,請來菲律賓編樂家按原唱片美國配器方法,搬字過紙,歌星便可以進錄音室,倒也真是快捷妥當。這些歌曲,對英文不大靈光的歌迷來說,正好填充了一些缺憾和空間,因此喜歡者不少,特別在星馬一帶,更蔚然成風。

中詞西曲的高手是海派才子馮鳳三(筆名司徒明),他把“Mambo Italiano”改成《叉燒包》,“River of No Return”譯為《大江東去》,《Jambalaya》變作《小喇叭》,“Seven Lonely Days”化做《給我一個吻》,「洋為中用」盡地發揮,大有「信手拈來,即成妙諦」的效果。這些歌詞,有時完全不管原詞本意,只是照旋律去向,另填合乎聲情的新曲意,居然新詞比原來英文版,更深入人心。

與此同時,美國也適逢其會,發現了中國時代曲的動人特色。在 1951年,「哥倫比亞」公司在馬來亞接觸到陳歌辛的傑作《玫瑰.玫瑰我愛你》,把之譯成英文,由美國歌手法蘭.蘭尼(Frankie Laine)唱出1,推出後成為美國歌曲流行榜榜首歌曲2。而 1959 年,姚敏曲、易文詞、董佩佩唱的《第二春》( 見附錄 - 頁 189) 亦被改成《The Ding Dong Song》,在英國出版3,在英國和東南亞都相當受歡迎。「百代」公司在五十年代中期亦和美國姐妹公司 Capitol合作,將多首在香港錄製的時代曲,輯成專集,作世界性發行。

此外,在香港本地,也開始盛行一種「中西合璧」歌曲,用舶來歌旋律,半首唱原詞,半首唱國語,亦引起了一些港人的好奇。

香港的地理環境,促使了「中西交流」。不過,所謂「交流」,單向居多。吸收外來先進技法,多於一切。香港唱片業裏,即使有數家公司,份屬世界性跨國組織的一員,也並未積極向外推銷產品。其中最大原因,是港產時代曲的創作和製作,始終未達國際一流水平。因此所謂「國際化」,只是一時的機緣巧合,曇花一現之後就無以為繼。

不停吸收外國先進技巧,卻從此一直成為香港特色。香港音樂會不停進步,與此大大有關。

註:此文章的註釋編號略為改動

1英文詞由 Wilfrid Thomas 執筆,Chris Langdon 編樂,Paul Weston 指揮樂隊,Norman Lubolf 合唱團伴唱,精英雲集。唱片編號 39367。

2黃奇智﹕《時代曲的流光歲月 1930 - 1970》(香港﹕三聯書局,2000 年),頁 168。

3 Decca 的 45 轉唱片 45-F11192。由周采芹(Tsai Chin)演唱。周采芹乃海派京劇名角周信芳(麒麟童)三女。英文詞乃萊安尼爾.巴特(Lionel Bart)這位倫敦西區音樂劇名人執筆,成為周氏主演的舞台劇《蘇絲黃世界》插曲。見周采芹著﹕陳鈞潤譯《上海的女兒 —周采芹自傳》(香港﹕博益出版,1989 年),頁 109。

黃湛森,2003,《粤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硏究(1949-1997)》(56-57頁),香港:香港大學。


下載〈延伸閱讀 – 黃湛森:洋為中用.新人輩出〉的PDF檔

無障礙網頁守則 (打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