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湛森成長的年代,粵語流行曲在電台音樂廣播節目中,只是眾聲之一,在一個百分之八十居民說粵語的地方,這是出奇的事。

粵語流行曲脫胎自粵樂,在華南社會,有承先啟後的優勢。但在整個五十年代,這些優勢沒能實現。黃湛森在前線體會是:粵語流行曲的革命,尚未成功。

那些年,粵語流行曲由選曲、填詞 、到演唱、伴奏、發行、推廣等,都不如對手。美國流行音樂品質高超,實力雄厚,是本土音樂人仰望的典範。國語時代曲二十年代在上海初生,經過多年發育,早上軌道。1952年後,百代唱片公司在港招攬了國語時代曲的原班人馬,由銅鑼灣設備齊全(但據說隔音欠佳)的錄音室開始,起步重生,成績立見。與此相比,粵語流行曲起步較遲,規模較小,製作較參差,產品有毛病,結果是間有陣風,但不成巨浪。

黃湛森的體會,不是人人認同。他們說,粵語流行曲有底子,有蠻力,可溫文,又鬼馬,最好的作品,依著傳統,向西洋肆意取材,孕育港式青春,影響遍及星馬。

粵語流行曲的身世,十分複雜,是一本待寫的書。

一縷柔情 (節錄) (1956)

《一縷柔情》,五十年代舞廳電台的大熱歌曲。細看台前幕後的名單,可知這是一首如假包換的跳舞粵曲的代表作:朱頂鶴(撰曲)、尹自重(梵鈴)﹑何大傻(琵琶)﹑馮少毅(色士風)﹑劉東(鋼琴)﹑ 朱佐治(低音提琴) ﹑吳家輝(鼓)。

聽過,你會明白為什麼黃湛森會說:「表面看起來頗洋化的粵語流行曲,骨子裏含蘊了與傳統戲曲千絲萬縷,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Loading the player...

撰曲:朱頂鶴
主唱:冼劍麗

「第一段」(一枝梅) 
晴天開 朗月正起東方
推窗望銀漢 心事多添上
嘆織女共牛郎 已遭隔斷在河傍
情心空自向 恨未央 歲歲如常 
鵲架橋樑正遂了希望
我心自暗想 想到受此冷落情況
思君隔別遠方 甚覺不安

(慢放) 
撩動起 我情絲千萬丈
愁對雙星 令我滿懷惆悵
蘭閨靜 倚牙床 殘更數盡 
未免嗟嘆襟寒 當日與檀郎 
好比鶼鰈相依 共把情歌和唱

「第二段」(石榴花) 
唱罷同賦詠 心懷放 
豈知一旦別離 每思念郎 
午夜魂夢 心神往
應憐我苦況 點能夠

(轉二至王下句)
多生兩翼飛去伴住阿郎

(長句)
但見月照紗窗 惹起愁絲萬丈
只為團圓美景也無常
郎你早定歸期 以慰儂心盼望 
須知年華易老 恰似逝水茫茫

(無錫景) 
願郎舊恩愛莫忘 勿作背情漢
快快歸家兩相歡愛樂再嘗
遂我心裡望 我更要情郎 
在我身傍 永不復分
倆雙在繡房 大眾暢懷心花放
7 / 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