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 陳鈞潤:電台廣播 天馬行空

陳鈞潤:電台廣播 天馬行空

「電台廣播,它比『閱讀加想像』跨進了一步,是『聽聲加想像』,比視象更有空間,讓自己的腦袋天馬行空。」

陳鈞潤,1998,《殖民歲月——陳鈞潤的城市記事簿》(143-145 頁 ),香港:突破出版社。

* * * * * *

電台 Radio

我的童年在未有電視的五十年代,日常的娛樂就是聽電台廣播。當年是兩台競爭之局:政府辦的是無線播音、免費接收的香港電台。商營的是英國公司 Rediffusion,譯了個粵語中文名叫「麗的呼聲」,是有線廣播,每月收費十元──在當時是很可觀的數目!後來才加入商業電台,成為三角混戰。新城台嘛,年輕得很。

當時我家中安裝了麗的呼聲,最初共有三個台:銀色台是粵語、藍色台是英文,金色台是其他中國方言,包括國語、潮語、滬語等。我主要是聽銀台,在兒童節目中認識了主持劉惠琼姐姐,還上過她的節目講閔子騫的故事。後來也投稿她辦的《兒童報》。兒童節目的兒童播音員:杜國威、關濰鵬(泰迪羅賓)等也成了我的童年偶像。

最令我獲益不淺而印象深刻的,是在那可塑性和求知慾最強的幼年日子中,聽麗的播音小說,麗的把中國各大名著用長篇播音劇形式播出,首先是《西遊記》,用「鬼馬」的配樂如〈波斯市場〉等,鍾樸(當年藝名「鍾發白」)演孫悟空那猴子笑法是一絕!然後是《水滸傳》,譚一清演宋江,而最「搶鏡」是李平富先飾魯智深、後飾李逵,還有陳曙光演的楊志和武松,湛深的敘述也饒有「講古佬」風味!再後是《三國演義》,真是人才濟濟一時之盛!譚一清、陳曙光、趙樹堅演劉關張,湛深演曹操、譚炳文演呂布及周瑜、呂啓文演趙子龍、李平富演許禇……直至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鍾偉明演孔明!當日的學生如我很有福,能在電台首次「對用者友善」地接觸這些不朽經典文學作品!還有鍾偉明一人「講古」的我是山人原著、朱愚齋撰稿的少林寺國術小說《鐵馬騮》、《方世玉》、《洪熙官》等。還有胡章釗講的金庸小說《書劍恩仇錄》。一人講古是當年特色:港台有李我、飄揚等,麗的也有鄧寄塵(上述各人都能扮男女老少不同聲線)、方榮。方榮是舊式「榕樹頭講古佬」,每晚一開頭先念一首卷首七言絕詩,才開始講:「各位聽眾諸君,上文嗰段因果,係講到……」至節目終結又「講到呢處夠鐘,與各位請請。」

麗的還有另一些天空小說很引人入勝,一是內容奇詭的《人海傳奇》、恐怖的《夜半奇談》、賺人熱淚的言情小說如《離亂曲》、《灕江河畔血海仇》(拍了電影)、民間故事《琴挑誤》、《鳳笛雲歌》等(全由任劍輝演過粵劇版電影)。最裨益小聽眾如我的,是兼及改編世界名著的廣播劇,最出名的是狄更斯《塊肉餘生》改編成的《遺腹子》,又拍成粵語片兩集,杜國威演謝賢的童年,而梅綺的忠心女僕一角最是突出!

我在另章提過,六十年代更在電台迷歐西流行曲的點唱節目,而在五十年代,電台每天播的音樂節目可說是非常多樣化:粵曲、全套粵劇、潮劇、歐西流行曲、粵語流行曲(周聰呂紅的、鄭君綿鄧寄塵的、朱老丁馮玉玲的、鄧白英抒情的……)、國語時代曲(姚莉、白光、董佩佩、方靜音、潘秀琼……),還有介紹西洋古典音樂的節目──港台的陳浩才「醉人的音樂」是鼻祖。

本地創作劇集中,受歡迎的「長青」劇集有艾雲鍾偉明馮展平的《裘琳探案》、龍影編劇的多部言情小說劇、小平著的女飛俠黃鶯等。俞明、戴偉光也一早建立喜劇演員的地位,不久就進軍電影圈。而播音在政治上的作用,見於《大丈夫日記》的林彬在一九六七年暴動中的宣傳價值,以至林彬慘被暴徒燒死車中!而《十八樓 C 座》是至今長春不倒的社會批判廣播劇。

英國祖家的麗的呼聲在香港開枝散葉,由有線電台到有線電視。至於國營開始的 BBC 英國廣播公司,也有 World Service 中文節目在港台轉播,那首海頓小號協奏曲的主題音樂,就成了香港版的「尋晚夜,個上海婆鬧我」。

電台廣播,其實某程度上比電視和電影有更大影響力。它比「閱讀加想像」跨進了一步,是「聽聲加想像」,比視象更有空間,讓自己的腦袋天馬行空。讀《書劍恩仇錄》,會想像那些武功招式如何、香香公主如何美貌。胡章釗講古式的演譯,比自己捧書枯讀生動有趣,但仍由聽眾自己去想像武功和香香公主的美色。反之,看電視電影版,就失望得多了!因為對香香公主的美色,和陳家洛、無塵、文泰來的武功等,在視象下,達不到想像的預期中高理想!

我們這一代,就是電台磨鍊塑造我們的想像力長大的!

陳鈞潤,1998,《殖民歲月——陳鈞潤的城市記事簿》(143-145頁),香港:突破出版社。


下載〈延伸閱讀 – 陳鈞潤:電台廣播 天馬行空〉的PDF檔

無障礙網頁守則 (打開新視窗)